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传记 - 历史的注脚 pdf电子版图书
目前仅存的中共”一大“文献是如何在美国发现的?毛泽东秘书田家英自杀真相是什么?毛泽东“钦点状元”李锐为何在反右派斗争中被打倒?秘书们如何评价江青? 胡耀邦的“牛棚”岁月是如何度过的?……
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多年走访“文革”亲历者,采访领袖家属,对话红墙内的秘书,通过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复原“文革”时期中南海生活的诸多细节,以及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的所见所闻,用细节还原历史的真相。
毛泽东和秘书工作001
毛泽东曾经是中共中央局秘书 / 001毛泽东也曾是国民党秘书 / 002在上海毛泽东身兼国共两党秘书 / 003从首任秘书谭政到末任秘书张玉凤 / 004毛泽东慧眼识人才 / 005逐步形成毛泽东稳定的秘书群 / 007
陈云夫人“细说”陈云——《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采访手记008
步入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 / 008陈云自称是“木炭汽车” / 010她与陈云的婚恋 / 012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 015从营养学的角度照料陈云 / 017认真细致帮助我修改文稿 / 019陈云与上海021陈云是“阿拉上海人” / 021在上海两度濒临被捕的险境 / 023抓“两白一黑”战胜上海的不法资本家 / 026上海农村调查肯定包产到户 / 028为棘手的宝钢问题拍板 / 029离休之后常住上海 / 031
关于田家英之死034
田家英夫人: 田家英离世的前夜 / 034田家英夫人: 田家英自杀的经过 / 037田家英夫人被逐出中南海 / 039王力谈田家英之死 / 040关锋谈田家英 / 043陈伯达避谈田家英 / 046与戚本禹聊及田家英 / 047“生死之交”李锐的回忆 / 048“文革”传单中的田家英 / 049访毛泽东秘书李锐05193岁还去游泳 / 051写作《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 / 052怎么成为毛泽东秘书 / 054中了“状元”之后 / 056在庐山摔了一个重重的“跟斗” / 060漫长的苦难生活 / 065“关怀莫过朝中事” / 067
访周恩来机要秘书童小鹏070
有着“红色摄影师”的美誉 / 070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 072说起周恩来的故事
访江青秘书阎长贵077
一篇文章: 引起毛泽东注意 / 077一位恩师: 关锋 / 080一年秘书: 在江青身边 / 082一生坎坷: 坐牢、流放共12年半 / 084
访江青秘书杨银禄087
他的回忆充满细节 / 087江青很难伺候 / 090吴阶平曾是江青的保健医生 / 091江青与康生 / 093江青在“文革”中的5个阶段 / 094旁听江青与维特克的谈话 / 097江青把他改名为“杨英路” / 099江青也非一无是处 / 100离开江青之后 / 102
与日本电视台谈江青105
日本人对江青特别有兴趣 / 105以日本人视角看江青 / 107江青曾经是贤妻良母 / 108一个聪明的女人 / 110“红都女皇”的霸气 / 112毛泽东从未把江青列为接班人 / 114
胡克实的可贵回忆117
亲历“文革”初期的激烈斗争 / 118胡耀邦的“牛棚”岁月 / 120毛泽东否定以红卫兵取代共青团 / 123他成了“走资派好人” / 124胡耀邦在家“赋闲”的日子 / 124“人品高尚,襟怀坦白”的胡耀邦 / 126八十大寿出版新著 / 128访罗隆基秘书罗涵先130多亏了史良的一句话 / 130记忆中的罗隆基 / 132记忆中的史良 / 134
反右派斗争的导火线137
《人民日报》质问: 这是为什么? / 137“右派”们骂卢郁文是“小丑”、“小人” / 139《这是为什么?》的内幕 / 140对于《这是为什么?》起草者的考证 / 143卢郁文其人 / 145“左派”父亲与“右派”儿子 / 148追踪匿名信的来龙去脉 / 150
“带刺的玫瑰”林希翎155
在美国采访林希翎 / 155“带刺的玫瑰花” / 15815年铁窗生涯 / 162胡耀邦作了三次批示 / 165
炮打张春桥的主炮手——葛正慧169
寻访“炮打张春桥”的主炮手 / 169查证“狄克=张春桥” / 172泄露“狄克”底细的是张春桥自己 / 175上海藏书楼里的斗争 / 178一颗击中张春桥要害的重磅炮弹 / 182主炮手被关进秘密监狱 / 185囚首垢面的苦牢日子 / 187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192
墓碑上只写姚文元妻子的名字 / 192在反右派斗争中崭露头角 / 194“无产阶级金棍子” / 195“四人帮”中最后一个离世 / 196
韩素音关注着中国的命运198
总书记跟她谈了三个多小时 / 198她曾走过崎岖的生活道路 / 201龚澎帮助她走出寒冷的阴影 / 204会晤周恩来成为她一生的转折点 / 207成为架在东西方之间的一座桥梁 / 209作为作家,她已出版24部著作 / 213她的家庭和日常生活 / 216可敬可佩的女强人 / 219在瑞士小城度过最后的时光 / 223
陈公博与中共“一大”224
解读陈公博文章中的“密码” / 224在美国发现中共“一大”文献 / 227
陈独秀的秘密婚恋233
陈独秀哪里去了 / 233陈独秀的三次婚姻 / 235据称“陈独秀女儿”的人 / 237户籍档案勾勒出她的大致身世 / 239在晚年仍常常怀念“老陈” / 240镜框里藏着陈独秀的大照片 / 241顺便带一笔 / 242
第三只眼看台湾244
从我的家庭来看台湾 / 244从细节来看台湾 / 251从各地来看台湾 / 255从名人来看台湾 / 260
毛泽东的细节269
“二十八画生”的来历 / 269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由来 / 270轰动山城的《沁园春•雪》 / 273毛泽东的笔 / 276毛泽东喜欢探究姓名 / 2771967年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 282毛泽东和卢荻谈《水浒》 / 286毛泽东“你办事,我放心”之谜 / 289
红墙轶事294
中共“一大”会址的往事 / 294国民党一大比中共一大晚了三
年 / 297周恩来坠马事件的五种说法 / 300周恩来一眼识故人 / 302走访罗章龙 / 303项英之死迷雾重重 / 309胡乔木夫妇的名字出自同一诗句 / 312刘少奇替陈其五取名 / 313
究竟谁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314江青名字的考证及其改名癖好 / 317江青在延安十年的历史脚印 / 319江青有无“绝命书” / 321陈伯达竟然有23个名字 / 323季羡林与胡乔木
毛泽东也曾是国民党秘书
2009年1月,台北的国民党中央党史展览厅举行国民党党史展览,内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1924年3月的决算书上记载,毛泽东任国民党秘书,每月领取120元大洋。这份文件原稿首度曝光,引起参观者的莫大兴趣。
这里所谓的“国民党秘书”,准确地说,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
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毛泽东,怎么会去当“国民党秘书”?
事情还得从中共“三大”说起。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大会期间,毛泽东曾和陈独秀、李大钊、徐梅坤先后两次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廖仲恺家,恳谈国共合作事宜。
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成了一位“跨党分子”,即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党员。
在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的同时,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决意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榕树低垂,一条长长的老街越秀路从树下穿过。街边的人行道上方是骑街楼,这种便于躲雨的旧房一望便知是20世纪上半叶的南洋建筑风格。2008年10月,我在广州越秀中路与文明路交叉口,见到高高的围墙抱住一个偌大的院子,门口高悬郭沫若题写的“广东省博物馆”六个大字。国民党“一大”会址就在大院之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就在这里召开——这“一大”是按照中共党史的习惯简称的,而按照国民党的用语则简称为“一全大会”。中国国民党的创建早于中国共产党,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则晚于中国共产党。步入礼堂,主席台上悬挂着中国国民党党旗和孙中山肖像。主席台下是一排排深褐色木长椅,前排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座席,后面为会议代表,再后面是列席代表。正式代表对号入座,座位上贴着代表的姓名。我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如廖仲恺、戴季陶、于右任、谭延闿、程潜、叶楚伧、孙科、何香凝、陈璧君等著名的国民党人士,我也看到李守常(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林伯渠)、王尽美等著名的共产党人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39号毛泽东。国民党“一全大会”代表196人之中,有24人是中共党员。经孙中山提议,“李君守常”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会议洋溢着国共合作的良好气氛。39号“毛君泽东”是相当活跃的代表,几度在大会上发言,并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月30日下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其中就有毛泽东。经过大会表决,毛泽东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全大会”结束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派毛泽东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在上海,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
在上海毛泽东身兼国共两党秘书
2008年12月19日,我陪同毛泽东的儿媳刘松林(刘思齐)在上海茂名北路威海路参观毛泽东旧居。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上海,就住在这里。当时的毛泽东,身兼国共两党的秘书: 既是中共中央局秘书,又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
这是毛泽东第九次来到上海,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今威海路583弄7号)。那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迄今仍保存完好。当时,毛泽东在这里住下之后,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两岁的毛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青也来到了这里。当时,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楼上厢房。
前八次来到上海,毛泽东都只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这一回,由于他在上海身兼国共两党的中央执行委员,国共两党的秘书,所以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而且由于妻子杨开慧、岳母和两个儿子的到来,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
杨开慧来到上海之后,除了料理家务,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文稿。
毛泽东在上海,由于同时在国共两党工作,相当忙碌。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以叶楚伧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毛泽东跟叶楚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的邀请北上,途经上海。毛泽东向孙中山面呈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上海执行部14人致孙中山的信,信中反映:“自8月起经费即未能照发,近来内部更无负责之人,一切事务几于停顿,希望派员解决。”当时,孙中山因北上事务繁忙,而且又身染重病,未能处理此事。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于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结束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的秘书工作。
此后,1925年9月,毛泽东从湖南前往广州。10月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当时身兼国民党宣传部部长,他声言自己公务繁忙,无法顾及宣传部部长工作,提议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部长。这样,毛泽东出任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10月7日,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
然而,国共两党渐行渐远,合作濒临破裂。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在20日的会议上作了《宣传部工作报告》。这次会议通过的《整理党务案》,规定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职务的共产党员必须辞职。从此,毛泽东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在北伐胜利之后,国共分裂。特别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之后,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这年秋天,毛泽东在湖南举行秋收起义,带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踏上以枪杆子推翻蒋介石政权的漫漫征程。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的作品,图书,资料均为网友更新,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立刻删除(E-MAIL:847151540@qq.com)
Copyright © 2005-2016 www.newbook8.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