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教育 - 砚史 pdf电子版图书
砚史 简介
作为中、英文学界首部以文房用具之砚台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此书处理时段虽集中在康熙中期至雍正年间(1680年代至1735年),却主旨宏大。诚如高彦颐在〈导言〉指出,砚台除去研墨的基本功能外,兼具多重角色:收藏品,父子、男性友人相赠之礼,镌字刻铭的纪念信物。透过功能延伸,砚台被赋予(斯文)之意义,成为文人士大夫一类男性精英主体的物质性象征。由于砚台总令人联想起士人形象和菁英文化,作者征引《孟子》中的“四民”(士农工商)理想制度,指出砚的制作者,即工匠(craftsmen)或手工艺者(artisans),总旁落于士人的书写文献,希望借此研究修正儒家传统“重道轻器”的倾向。作者指出,中国儒家传统千百年来贬低工匠的根深蒂固之观念,是工匠长期在文献记载中缺席的主因,很大程度上导致学者难以对该群体展开研究。基于上述动机,作者在本书结合传世实物和文献史料,重构处于革新期的清初制砚业,并以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作为核心个案,还原当时琢砚工艺及鉴藏市场的历史面貌。全书除〈导言〉和〈结语〉部分,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设置在五个不同的具体地方:紫禁城里的皇家工场,广东的采石场,苏州及南方其他地方的砚台雕刻工场,福建收藏家的家里。作者追查了砚台在宫廷与社会之间的运动轨迹,并通过砚台的整个社会生活,带入了与砚台相关的制作、使用、收藏和写作的人的生活。此外,这项研究亦展示了这个小物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和技术投资。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版权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的作品,图书,资料均为网友更新,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立刻删除(E-MAIL:847151540@qq.com)
Copyright © 2005-2016 www.newbook8.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